枕套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枕套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求解救灾的非自然安全困局

发布时间:2020-07-13 11:23:50 阅读: 来源:枕套厂家

杭州消防支队武警官兵在余姚帮助转移被困群众。鞠焕宗 摄

近年来,我国地震、台风、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前不久,强台风“菲特”就重创浙江省多地。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灾害救援中,常常出现信息不对称、救灾物资发放“最后一公里”困局、城市规划顾此失彼与开发过度、政府救援独木难支的局面。这些人为的“非自然安全”因素已成为灾害救援的羁绊,严重影响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有的甚至还酿成舆论危机或社会危机,成为全社会无法回避、急需破解的新课题。

信息传播:不忘老工具,善用新工具

受“菲特”影响较大的宁波市,就遭遇过信息不对称的困扰。不少市民抱怨信息预警传播不及时,以致损失惨重。一度被大水围困的余姚市,也曾发生过受灾群众对新闻报道不信任的危机事件。

在近年来多次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中,类似情况均有出现。汶川地震发生后,就有很多不实信息传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实表明,重大自然灾害往往造成较大范围断电,交通与通讯大部分中断,信息难以传递,这就给不实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一些受灾群众告诉半月谈记者,在通讯中断情况下,一方面,可以捡起最古老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最先进的工具。前者可用大型车辆载上高音喇叭进入灾区,即可有效传播信息,稳定人心;后者可利用智能手机普及的机会,搭建手机移动客户端信息发布平台。“菲特”来临前,三门县就利用“掌上三门”手机客户端不断发布台风预警与灾情信息,避免了大范围的恐慌与损失。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认为,公众面对灾害要学会如何表达,政府、媒体要学会如何发声。口气过大、过于乐观、语言过满,都会造成信息不对称或“舆论次生灾害”,宜采取平和、富有人情味的表达方式。

物资分配:稳住“最后一公里”

救灾物资发放不畅、多寡不均,甚至出现哄抢物资等“最后一公里”现象,近年在多次重大自然灾害救援中频频出现。汶川地震时,就有媒体和志愿者多次曝出救灾物资半路被拦截并遭哄抢问题;青海玉树地震救灾期间,时任省民政厅厅长更阳也公开坦言,救灾物资早期发放过程中存有不均现象,个别地区、个别发放点出现哄抢。

在余姚市,尽管救灾物资基本充足,但也曾出现个别人为争抢棉被而斗殴,甚至将救灾物资毁坏的情况。也有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反映,在去一些点上领救灾物资时,却被告知只给本地人,不给外地人。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曾表示,如果物资发放过程中有不当的地方,绝不是“歧视”外来务工者,而是现场工作人员工作有疏忽。

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积水长时间不退,受灾群众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到了一个极限,任何火星都可能引爆他们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新的灾难。在物资发放的“终端”和“末梢”环节,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和高效率,显得极为重要。余姚古路头村就是一个外来工聚集区,村里分发东西的办法是:先把东西集中分发给房东,再由房东分发给每个租房者,兼顾发放效率与公平,无论是余姚人还是“新余姚人”,确保生活物资发放到每一户灾民。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说,面对重大自然灾害,人们对公平更加关注。“底线保障”是政府的职责,在政府顾大面、保基本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加入志愿组织的“精准化”服务,兼顾效率与公平,更富人性化与灵活性的物资分配机制才可能建立,救灾物资分发“最后一公里”困境或许可以破解。

城乡规划:需尽快补齐“先天不足”

谈起水灾原因,按余姚市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两天时间,差不多有68个西湖容量的雨水倾泻在余姚。台风倒潮、冷空气、大潮汛“三碰头”,而余姚地理位置更像是锅底,下游潮位高,积水出不去,上游还不断有水来,因此造成水灾。

有些群众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他们告诉半月谈记者,本次余姚大水是多重因素使然。据他们介绍,余姚陆埠镇有一个水库。降雨前,地方部门并未将水库腾空库容,导致大水溢出流向下游,陆埠镇就成了重灾区。因此,不少群众认为相关部门刻意夸大雨情意在逃避责任。

余姚水利部门和当地群众都认为,余姚地势低,西南地势高,而往东往北地势也高,因此政府在城乡规划中,无论是水库建设、河道建设、居民带与产业带的安排上,都要把防御洪灾作为重中之重。

反观国内某些城市,近年来几乎每年夏秋季节都会上演“看海”奇观。此次“菲特”来袭,上海、杭州等多地都有不同程度内涝。环境科学与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表示,我国城市内涝频发与气象条件、城镇建设都有关联,而城镇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人为因素使然。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研究人员说,天然排水系统遭破坏和人工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我国城市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在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各地在建设城区时要更多考虑城市综合防洪和排涝能力,兼顾看得见的地上工程和看不见的地下工程。除在流域治理基础上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布局建设外,当前还需迫切做好流域水系的生态环境保护,减小城区防洪压力。

救助安排:更好发挥民间救助功能

不少基层干部认为,当前自然灾害救助多是政府救助,民间救助尚较零散,自救理念更未深入人心,政府救援成了“独木桥”,因此发生矛盾时往往矛头直指政府部门。

在余姚明伟村,一些村干部认为,灾害初期的自救相当重要。以余姚大水为例,由于缺乏冲锋舟等必要装备,加之通讯中断,在灾害发生初期几乎没有救援力量进入灾区,需要各村、社区依靠自身力量实施自救。但许多被困群众并没有自救意识,通常都在等政府救援,待政府救援到来时,被困多日的群众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情绪。

有基层干部认为,民众对政府救援的依赖源于对“万能政府、无限责任政府”的固有认识。范柏乃建议,过去自然灾害发生时,由于民间救援力量不足,的确是政府力量“一肩挑”。

随着社会组织发育越发成熟,建议以立法或政府奖励的方式,鼓励、引导民间救助力量规范化、职业化发展;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力量,不断培育群众自救意识,真正做到政府救助、民间救助、群众自救互补结合。(记者 何玲玲 李亚彪 商意盈)

富锦定制工作服

葫芦岛制作工服

灵武设计职业装

克拉玛依订制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