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套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枕套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十年2008灾后重建引发4万亿投资热-【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4 11:49:44 阅读: 来源:枕套厂家

[十年]2008:灾后重建引发4万亿投资热

2008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有酸楚的,更有美好的。这一年,太多的困难阻碍着我们,但最终众志成城的国人克服一切,走了过来。同样08年的水泥行业也遇到了各种挑战和机遇,汶川大地震、4万亿投资以及新标准实施等等。这些事件都对整个水泥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关系着水泥人的生存和发展。笔者就以上事件,浅析对水泥行业的影响及未来水泥业的发展方向。

2008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有酸楚的,更有美好的。这一年,太多的困难阻碍着我们,但最终众志成城的国人克服一切,走了过来。同样08年的水泥行业也遇到了各种挑战和机遇,汶川大地震、4万亿投资以及新标准实施等等。这些事件都对整个水泥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关系着水泥人的生存和发展。笔者就以上事件,浅析对水泥行业的影响及未来水泥业的发展方向。

一、汶川大地震 水泥行业重获新生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在四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把汶川、北川、都江堰、茂县等地都推向了水深火热的境地。地震不仅造成死亡人数近7万人、累积失踪人数3万余人,房屋垮塌、道路摧毁、江河阻塞,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多家水泥企业在这次地震中损失惨重,主震区的北川、绵阳安县和绵竹一带的立窑企业,在这次地震中,大多数“毁于一旦”。位于主震区范围内的大型旋窑企业,象都江堰拉法基、德阳利森、江油双马等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被迫停产。灾难过后的四川需要重建家园,而水泥作为重建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地震后需求猛增,价格高企,并引发了四川水泥行业新一轮投资热潮。

灾后重建加剧供不应求局面 引发价格高涨

汶川特大地震之前,四川水泥行业中还有很多落后产能,2007年10月,成都市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投入了3.3亿元对其辖区内的落后水泥企业予以淘汰,此举被称为淘汰落后的“成都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成都关闭了所有落后产能水泥企业。事实上,汶川地震前,四川曾几次利用行政手段强令要求关闭落后水泥产能。正是大量落后产能的退出外加四川区域市场的相对封闭性,导致短期内供需关系紧张,出现供小于求的局面,水泥价格高涨。

据统计,2007年,四川水泥实际产量为6214.17万吨,占全国水泥产量的4.59%,居全国第7位;水泥产量较上年同比增长26.73%,增速也居全国第7位。四川省一度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发展较快的水泥大省。2007年10月以来,四川水泥市场价格不断攀升,零售价格一度达到每吨水泥600多元。尽管后来随着外来水泥的不断进入和房地产市场走软,价格有所回落,但成都市场的水泥价格仍然保持在每吨500元左右。

地震的发生,不仅使水泥企业因为地震受损、破坏而减少产量的供给,更因灾后重建激增了巨大的水泥需求缺口。再加上成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也恢复并增加了对水泥的需求,从而加剧了四川水泥市场供求的不平衡性。

虽然当时四川省政府实行了建材价格的临时干预,但由于部分水泥企业在地震中受损较严重,恢复周期较长,灾后重建所需水泥数量大,缺口大,同时由于煤炭等能源和交通运输价格的上涨,水泥销售半径缩短,省外水泥入川成本增加,水泥价格呈现出阶段性上涨的趋势。

水泥巨头争先入川 引发投资热潮

2008年的四川水泥行业主要由拉法基水泥(含双马)、亚东水泥、峨胜水泥、金顶水泥、利森水泥、重龙水泥等6家200万吨级以上企业主导,其余都是小规模企业。在地震发生前两年,一些省外大中型水泥企业已开始关注四川行业,并着手进行试探式的进入,但真正行动起来的不多,汶川特大地震加快了这些企业进入四川市场的步伐。

作为国内水泥行业老大,海螺水泥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就瞄准了四川,宣布斥资40-50亿元,在四川广元和达州兴建水泥厂。除了广元和达州外,海螺水泥还计划在四川其他地区投资。2008年6月11日,华新水泥在四川达州的新厂正式开建,这也是华新水泥首次落子四川。达州是川东传统的水泥产业基地,在石灰石资源,交通运输及市场需求方面具备一系列优势。不仅仅是华新水泥,竞相入川的还包括中国建材、红狮水泥、国大建设等。

与此同时,尽管在地震中遭受了惨重损失,但拉法基、亚东、金顶、利森等川内水泥企业也纷纷筹划进一步扩大市场。6月5日,亚东水泥与彭州市政府签署了新型干法水泥三期生产线项目投资协议,总投资11亿元,计划2009年投产。此外,四川金顶、利森等川内重点水泥企业也先后宣布投资新的生产线。

在大地震之前,四川水泥协会已向有关部门在呼吁,要有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避免过度投资建立新型干法生产线。但地震之后,由于地震所造成的1亿吨左右的水泥市场缺口成为众多水泥大鳄投资最大诱惑,也是当地各政府部门招商引资的一大亮点。所以,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诸多大企业都竞相入川投资,引发投资热潮。<<首页12末页>>

产能严重过剩 引发并购重组

随着四川灾后重建工作逐渐完成,水泥市场的需求开始回复平稳,但是各类水泥投资项目却呈现“井喷”式发展,四川水泥市场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一组来自于中国水泥协会的数据可以验证这一点--2008年3月前,四川在建和拟新建生产线就已经达到了83条,合计9970万吨;地震后又增加了33条,产能达6000万吨。这些新生产线都在2011年建成,新增加产能高达1.6亿吨。加上已存在的产能,到2011年,四川水泥产能已达到2.2亿吨。这与四川当地正常的8000多万吨水泥需求显得极不协调,也是目前认为四川水泥严重过剩的最大依据。由于产能过剩,直接导致了四川水泥价格的一跌再跌。

汶川地震后的西南区域迎来火热的投资潮,这些企业集团大部分是以新建生产线的方式进入西南区域,也不乏少数企业通过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进入。虽然进展的都比较顺利,但是整合速度却略显缓慢,整个区域的集中度并没有得到大的改善,新增产能的不断投产反而使得市场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据中国水泥网统计,截至2010年底,西南地区前10大水泥企业的熟料产能仅占整个西南市场的34.85%,市场集中度远低于其他五大区域。2011年的西南市场产能过剩、市场集中度低、市场混乱等问题困扰着西南水泥企业的发展。并购重组、区域整合也由此成为了西南水泥企业下一步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产能的急剧膨胀使西南区域内企业意识到,必须合理调整市场供需关系以实现行业的资源节约、价值回归,部分地区的企业自发地限产保价,但由于市场企业分散、没有领军企业使最终效果并不理想,价格还是继续滑落。2011年8月,中国建材集团开始着手在西南区域启动联合重组。11月份,中国建材收购四川利森水泥。之后,中国建材还在云南、贵州、重庆等地开展收购行动。同年12月15日,西南水泥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建材继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后的又一个联合重组的平台。

西南水泥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西南区域的集中度,缓解了四川乃至整个西南水泥市场产能过剩的问题。但近年来,区域水泥市场新增产能投放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放缓、需求持续下滑等重重问题还困扰着西南水泥市场。所以,西南地区水泥行业并购重组的过程还远远没有完成。

二、四万亿刺激投资 水泥业机遇再现

四万亿出炉 水泥行业获益

2008年11月5日,为应对金融海啸的影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灾后重建等直接拉动水泥需求,初步预算,实施这几项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要投资4万亿元。工程建设中水泥消费量平均是每万元投资消耗1~1.2吨水泥,这4万亿的工程建设支出预计会消耗4亿~4.8亿吨水泥。也就是说两年后,该扩大内需政策每年将新增水泥需求2亿~2.4亿吨左右。此前业内人士普遍担忧水泥行业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不足,该政策出台后,水泥行业的景气状况明显改善,使水泥行业成为国家加大基建投资拉动内需政策的最受益行业之一。

“4万亿投资”的高潮及随之而来的高需求,掩盖了产能过剩的严峻性,水泥投资热有增无减。各地的水泥企业都抓住时机,扩大生产规模,新建水泥生产线,水泥产能大幅增长,到2010年末我国的水泥产量已经达到18亿吨,2011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近21亿吨。

从2009年9月30日到2011年年底,两年多的时间内,全国共新建了463条水泥生产线,新增熟料设计产能达5.47亿吨,新增有效水泥产能超过8亿吨以上,产能爆发式的增长,产能过剩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但10年下半年受限电的影响,水泥价格逐步上涨,“4万亿投资”工程处于中后期,又时逢传统的施工旺季,在供给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水泥的价格短时间迅速攀升,又上了一个台阶。限电政策像减压阀一样临时为水泥的产能过剩泄了一点压。到了2011年水泥价格有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但年平均水泥价格比2010年约增长13.0%,因此限电涨价在2011年对水泥利润的贡献远大于2010年。尽管产能过剩,但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对效益的提升在2011年还是突出地显示出来。在新增产能压力加大、市场不太看好的情况下,水泥全行业利润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019.66亿元,毛利率、销售利润率也达到了本世纪的最好水平。

四万亿所带来的“后遗症”

面对低迷的经济局面,政府之所以首先想到的总是投资,多少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从历史上看,“大规模政府投资”这剂猛药,终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且在治完标后,还会留下一系列棘手的后遗症。从水泥行业来看,08年的四万亿使当时的水泥行业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之景象,产能、产量和效益都屡创新高。截至2010年11月份,全国累计生产水泥17亿吨,同比增长15.6%;增速前三位的区域分别为西南(33%)、西北(25%)、华北(17%)。与此同时,当时全国各地在建或拟建的水泥生产线高达近千条。但是随后几年的水泥行业却不得不面对产能全面过剩,市场需求供过于求的恶果。

三、新标准出台 接轨国际标准

1.新标准接轨国际标准 提升产品竞争力

2008年6月1日,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与分类、组分与材料、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等。

此次标准的重新修订,将原先三个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合并成一个标准,在技术要求、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合理判定等方面做了较大的变动,特别是在水泥品种规划、混合材种类限定、取消PO. 32.5、增加水泥出厂合格证内容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目前世界水泥主要标准有三大标准体系,即英国标准(即BS标准)、欧洲标准(即ISO标准)以及美国标准(即ASTM标准),三者均采用软练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标准体系为最通用标准体系,达50%以上,我国于1999年也等同采用了ISO标准。新标准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水泥标准与国际标准完全接轨,中国水泥产品质量将融入国际统一标准评判体系,这将有效地提升了我国水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新标准实施对水泥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此次标准修订无论是取消PO. 32.5水泥还是限制了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及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在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的使用都会不同程度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调查表明:许多水泥企业掺加的混合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同时掺加的种类也较多,这样给水泥产品质量引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修订后的标准中不仅明确规定了不允许矿渣、粉煤灰及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以外的工业废渣掺入,同时还增加了水泥组分定期校核要求,这些规定会暂时影响企业以多掺和乱掺混合材料获取利润的空间,但从长远看,这些规定将有利于促进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的实施并不意味水泥企业不能再利用其他工业废渣,但无论是排渣企业还是水泥企业,都应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业废弃物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对于新开辟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应本着科学、合理、安全的原则,在充分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用于水泥中的工业废渣标准和产品标准。

<<首页12末页>>

搬运公司

石英石抛光磨头

清理隔油池图片